yh0612cc银河
总第83期2002年7月31日
◆ 写在卷首
>>
注重实用知识,提高解决问...
◆ 新闻视野
>>
新闻短讯
◆ yh0612cc银河时空
>>
谈谈团队精神 文/胡炜
>>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五...
◆ 他山之石
>>
箴言故事——开启智慧之门...
◆ 物业漫谈
>>
极品豪宅,经典服务——世...
◆ 世纪经典
>>
当楼花成为现房 文/田颖
◆ 我爱我家
>>
喜庆不忘忧患——节日消防...
◆ 读书交流
>>
中国官场印象之一二三——...
◆ 新人心语
>>
我是yh0612cc银河人 文/董妍
◆ yh0612cc银河家事
>>
班头——刘松 文/毕恩龙
>>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儿 ...
◆ 边边角角
>>
闲论爱情 文/边丽蓉
◆ 随想杂谈
>>
理解 文/栾兰
>>
鞋里的沙
◆ 七彩文苑
>>
趣味生活——特色大连篇 ...
>>
人狗情未了 文/于晓艳
>>
世界杯之驴——仿《黔之驴...
>>
电话——大厦孙小茜
◆ 生日贺卡
>>
生日贺卡
◆ 企划知识
>>
企划知识 文/郭晶
◆ yh0612cc银河人录
>>
“护厦倾情”之男主角——...
>>
最可爱的人——李寒松 文...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中国官场印象之一二三——读王跃文的书有感 文/王庆业
前些日子,我的好多在政府机关任职的同学都在读王跃文的书,说是对中国官场其事其人刻画的可谓细致入微。于是也陆续看了《国画》、《梅次故事》,感触颇深。我大学毕业实习时在政府机关待过一段时间,正式工作以后也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结合读的这两本书,说说一个企业里人眼里的中国官场印象。
中国官场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指标要考察,多劳也不多得,干和不干都一样, 级别高待遇就高,不论你采用何种手段、何种方法,只要你升官比别人快,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升了官,你在群众面前就是爷,否则的话迟早要变成孙子。升官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事情中的重中之重。现如今在机关工作得最开心的人,一种善于专营升官发财,另一种是能力平庸到哪都没人要,所以官本位思想最严重的地方就是中国官场。
升官的目的是为了发财,发财的途径只有通过手中的权力,机关的名义工资并不是很高,但是官员们的消费水平之高可是有目共睹,为什么?手中有了权, 权可以换钱,有了钱可以换更大的权,中国是个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机关干部官员多,腐败也多,有许多事情本来可以放开不管,让企业自己做,偏偏要设立一个部门来管。需要人管理的事情可能没有人管,或虽然设立了部门可是又管不好。
拿了国家的俸禄,自然要为国家做事情,事实上完全相反,只有领导认为你工作做得好,那才是好,正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如果你不能及时掌握领导的动态,自认为为工作着想,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情,领导不一定喜欢,如果其中有些说不清的东西与领导的想法相背,领导可能还要批评你。各级领导对上级领导的关心的事情都非常重视,领导没有说但事情本身很重要可能就会受不到重视。所以中国官场一切工作都是为领导做的。
通常机关干部开会总是要讲机关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有服务意识,可是事实上机关就是机关,服务态度也不见好转,为什么?如果你只有服务意识,没有刁难意识,办事的群众对你没有意见了,逢年过节也就不会想着你了,因为你这里事情很容易办,不需要进行感情投资,你也就显得不重要了,现在的企业每逢节日都会准备一些礼物给各个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感情投资,投资给谁呢?当然是重要的部门了,你不刁难他他怎么知道你重要呢?所以刁难意识一定要有,必要时可以吓唬一下,中国人都怕官,"官"字两个口,你有理也说不过。但是也不可一味刁难,凡事有个度,刁难过头了,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到头好处没得多少,还惹了一身的麻烦事。所以既要有刁难意识,又要有服务意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给好处就刁难,给了好处就服务。
上面这些东西其实有些并不是只有官场才独有的,读了杰克.韦尔奇自传之后,觉得他最不平凡的贡献就是在GE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中基本消除了官僚主义。中国的许多大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例如杨元庆已在诊治联想的所谓大企业病。官场有这些毛病,还可以生存,因为他们有人民税收,有政府拨款,有罚没收入,企业要有这些毛病,我想离死也就不远了。
加入时间:2002/7/31 9:55:00
阅读次数:1299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