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h0612cc银河





      1. 总第111期2004年11月30日
        ◆ 写在卷首
        >> 超越 ,做产业领袖
        ◆ 新闻视野
        >>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荣获“中...
        >> “yh0612cc银河集团” 、“JC T...
        >> 锦程技术信息中心为分支机...
        >> 沈阳地产取得[经典生活]...
        >> 大连信亚达有限公司拜访锦...
        >> 李东军总裁荣获2004香...
        >>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接待WA...
        >>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设立余姚...
        >> 锦程高管人员参加中国现代...
        >> [经典生活]项目商街正式...
        >> 孙广田副市长视察[经典生...
        >> 美国锦程离岸帐户顺利开设
        >> 大连市工商联 、中山区工商...
        >> 沈阳市拆迁办主任对沈阳[...
        >> 香港紫荆花奖香飘大连 引...
        >>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在中国物...
        >> 《经济日报》专版介绍锦程...
        ◆ 管理视线
        >> 哪怕孤单 ,只管飞翔  文...
        >> 谈策划管理  文/王晓辉
        ◆ 行业纵览
        >> 浅析绩效管理  文/李成...
        >> 浅析企业文化的内容涵盖及...
        >> 让客户满意  文/马婷婷
        >> 我推荐 :商业交往的“白金...
        >> 于无声处感休闲神韵 ...
        ◆ 学习沙龙
        >> 自信与忠诚,现代职场人的...
        ◆ 心灵看板
        >> 和企业共同成长  佟郑楠
        >> 祝贺街35号  文/刘静
        >> 给自己一切的可能  文/...
        >> 心态决定人生  文/于晓...
        ◆ 休闲驿站
        >> 十年经典,历史再现  文...
        ◆ 生日贺卡
        >> Happy Birthd...
        ◆ yh0612cc银河人录
        >> 精 兵  鄢立...
        哪怕孤单,只管飞翔  文/于大海
          
          昨夜,一位老大哥站在长安街东方广场E座楼下的寒风中打来电话,说他现场考察了长江商学院 ,想读那里的EMBA,并诚恳地征求我的意见。

          “有必要吗?”
          “老弟呀 ,我那点老底儿不够用啦!”
          “有时间吗?”
          “磨刀不误砍柴功啊!”
          “英语能行吗?”
          “咳,下点儿笨功夫呗!”

          我知道,他已经决定 ,而所谓的“征求意见”也只是图心理上的安慰和愉悦 。于是,我极尽鼓吹之能事,鼓吹了长江商学院 ,也鼓吹了他。
        挂上电话,感喟良久。

          想起去年他打了一次自己最溺爱的小儿子,原因是我送他的一本书被撕去了一页。耳边又回响起他酒后的唠叨,“我是农民出身 ,我只有靠做人来做企业……”

          是啊 ,27万的学费对他还不算贵,可对于一个四十有五、掌控着三家企业、整月飞行于大陆 、日本 、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之间的民营企业家来说,这次的决定又意味着什么 ?

          很多时候很多事,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经历、际遇和愿景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每个人的决定都将影响着自己的前程并要为之负责。即便所有人的答案都与你不同,那莫不如就让你的答案和你的人一样成为唯一。

          国家、企业之于个人,大抵有着相同的道理 。

          55岁的新中国正开创着一条前人和世人所没有走过的路。

          正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来越从模糊走向清晰。普京曾感言,“看似中国的民主进程不如俄罗斯,但中国吸引外资的成就要远大于俄罗斯 。因为在庞大的市场背后,中国有着稳定的政局和安定的社会。这或许是西方资本在民主之外更看重的东西。”如此,何故对民主问题人云亦云 ?

          正如我们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 。渐进式的经济制度改革不允许激进式的市场化,适度计划和宏观调控依然要发挥也正发挥着其强大的作用力 。君不见 ,8%这一令世人咋舌的经济增长率连绵数多年且大有不回之势 ?

          于是 ,社会主义阵营是否强大似乎已不再重要,皆因此社会主义非彼社会主义也。

          那么 ,“宏观调控”这一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标签又为何物?
        笔者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及对策研究》中曾着重指出 :宏观调控政策乃仅次于宏观经济环境之中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外部成因。

          回眸中国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在20世纪80-90年代已有初步实践。80年代的实践,主要是推动产业和市场的起步和形成,尚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宏观调控上还没有充分表现的舞台。20世纪90年代 ,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出现了第一轮高潮,同时伴随着曲折 。宏观调控得以一展身手 ,有了两轮主要的实践 :一是1993到1995年的房地产紧缩调控 ,二是1997年至上世纪末实施的房地产宽松调控。
          
          在持续了本世纪初前两年的发展热度之后,2002年5月27日建设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出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 ,8月26日建设部 、国家计委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出以“五不”为核心内容的《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要求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尤以去年“121号文件”的出台为标志,新一轮紧缩调控不期而至。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200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持续下降,而土地开发面积和购置面积增幅下降速度尤快。这一关键数字的急剧下降,无疑将对房地产市场供应量产生重要影响 。这表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初战告捷”。

          房地产业与股市有许多相近之处,譬如“政策市”的概念。温总理话音刚落,股指旋即攀升 。但房市的所谓价格泡沫至少到目前还未打破 ,全国房价普现涨势,甚至出现因供给量的下降导致局部地区房价的进一步虚高 。毕竟 ,本轮房地产周期升势明显具有“需求拉动型”的特征,目前调控的深度和节奏妥当与否 ,还有待于时间验证。

          诚然,由于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先导与辐射效应,其过热势头一旦消退,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降温作用 。不然,在去年“121号文件”出台之后,国务院又何故通过“18号令”来肯定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位置?

          如果说从宏观上看,调控政策为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打造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前景这一积极意义可以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 ,那么在微观层面上,众多房地产企业作为构成产业的个体细胞,在这次重新洗牌过程中的命运则吉凶未卜、因人而异了。

          不妨先来理清自去年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着力点 :进一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暂停农转非用地审批、提高存款准备金和项目资本金比率、清理整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规范拆迁市场行为。概括起来是紧缩土地、资金这两大房地产业命脉 。而2004年的深秋和初冬又因央行加息以及未来小幅加息预期这一供给、需求双打压政策的出台而显得有几分格外寒冷 。

          是啊 ,冬天真的要来了!业内同仁也当与笔者一样,在打心眼里企盼政府不搞急刹车 、不搞一刀切的同时,又不得不陷入沉思,如何度过这场严冬 ?

          大自然总是以它的神奇和伟大不断给人类以启迪 。燕子会不辞艰辛 ,千里迢迢地飞往南国;麻雀则瑟缩地逡巡在农庄寻找散落的谷物;北极熊安静地坐在冰面上用熊毛特有的真空管吸取包括紫外线在内的大部分光和热;老虎则用奔跑和跳跃来取暖 ,就连近在咫尺的猎物也会弃之不顾 。正所谓“过冬之法,各有各道 。”

          大自然又总是以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发人警醒。1996年二月去广东,参观番禺飞龙宫时得知那年冻死了十余万条蛇 。何故 ?皆因这一冬实在太冷 ,乃广东十年所不遇。蛇以冬眠之老法应对,这一觉睡去便不再醒来。又所谓“道随境生,果因道转 。”

          冬天显然是公平的 。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前 ,总有人会说:“看 ,我们过了一个有准备的冬天!大多数人冬眠去了 ,不管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不管他们醒还是没醒。我们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睡 ,冬天的跋涉虽然艰难,毕竟我们在路上又进了一程!”

          是的 ,相对于停滞和退缩来说,前进是一种最好的结果 。当春天来临 ,路也变得好走,前进的意义便不只是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 。那些能够醒来的人还在揉开双眼 、辨认方向,而那个踏雪而来的人则已快马扬鞭在自己的康庄大道上 ,至于来路上有怎样的艰辛,他会缄口不言。或许他在感谢冬天吧,体能、经验和勇气的升华只属于冬天的亲历者。

          一队大雁常飞在我们的视野之内,而在我们目不能及的天空还有一只雄鹰,从容地摆动着翅膀,哪怕孤单 。(于大海 :集团公司副总裁 ,地产集团总裁。)




        加入时间:2004/11/30 16:15:00 阅读次数 :1789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