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h0612cc银河





      1. 总第84期2002年9月3日
        ◆ 写在卷首
        >> 前英国首相鲍尔温说 :
        ◆ 新闻视野
        >> 新闻短讯
        ◆ yh0612cc银河时空
        >> 经理要做管理链上的优秀节...
        ◆ 世纪经典
        >> [世纪经典]的星海之夜 ...
        >> 建筑演绎未来,唯美诠释人...
        ◆ 管理视线
        >> 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企业未来...
        ◆ 运动休闲
        >> 漫谈高尔夫 文/郭晶
        >> 明月清风自在怀 文/刘静
        ◆ 网络快递
        >> 软件业发展的新方向——外...
        ◆ 英语沙龙
        >> LAKE OF AUTU...
        ◆ 办公室故事
        >> 群英荟萃之物管办 文/原...
        >> “HAPPY”营销新组合...
        ◆ 七彩文苑
        >> 一叶知秋 文/陆静
        >> 心不设防,生命的美不容错...
        ◆ 人生偶得
        >> 我的“蓝色生死恋” 文/...
        >> 聆听自然,享受生命 文/...
        ◆ 风雪书窗
        >> 书里的爱情 文/王振东
        ◆ 边边角角
        >> 酒中日月长 文/边丽蓉
        ◆ 生日贺卡
        >> 生日贺卡
        ◆ 新标识诠释
        >> yh0612cc银河集团新标识诠释
        ◆ yh0612cc银河人录
        >> 大眼妹高静 文/刘朝阳
        >> 小荷才露尖尖角——[世纪...
        书里的爱情 文/王振东
            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十四点中至少有五点强调经典需要重读或者反复阅读 。当然没错 ,但我更倾向从经典中找到阅读快感 。获取快感,关键要放下仰视的眼神,抛掉各种关于经典的道听途说。也就是说,以无知的姿态进入文本。出于这样的想法 ,我把读经典小说作为消遣 ,每天先读几页西哲史之类的严肃性读物,然后躺沙发上读小说。我读小说,主要是消遣,在细节中寻求阅读快感 。
            一本好的小说 ,都会有些细节让阅读者忍俊不禁。比如在《霍乱时期的爱情》第二章,当阿里萨把他表示"忠贞不贰,永远爱她"的情书掏出来给费尔米纳的时候,从扁桃树的枝叶中掉下一摊鸟粪 ,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费尔米纳用来接信的绣花绷子上 。这个细节一方面消解了前面营造出来的阿里萨的爱情的纯洁性 ,此外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 ,暗示着爱情的不可信。这个观点 ,一方面从阿里萨几十年里对情欲的追逐 ,却在费尔米纳面前说"我一直为你保持童贞"可以看出,当然,阿里萨这里说的"童贞"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至于费尔米纳,我怀疑她从头到尾就没有爱过阿里萨,也没有爱过乌尔比诺医生。她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结合是世俗婚姻的典范 。而费尔米纳年轻时与阿里萨所做的一切 ,无非是情窦初开,或者是受到对爱情的浪漫之想所驱使。所以,当她旅游回来,第一次见到阿里萨的时候,她的心思转变得那么迅速而且毫不犹豫。那意味着对爱情的种种浪漫之想的幻灭。在乌尔比诺医生死后,也就是她再度接受阿里萨后,也并非为了爱情 。这里面 ,有她见到阿里萨社会地位提高的世俗因素,有晚年凄凉寻求慰籍的动机,也有对年青时候的怀旧情绪。这时候,肉欲从爱情的舞台消隐,两位老人互相爱抚无非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求。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原动力。对爱情的绝望很容易把人推向崩溃的边缘。很凑巧的是 ,我同一阶段阅读的其他两本小说,更多的是关于拯救的题材 。《红字》以宗教为背景 ,《刀锋》则以一个偏执地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形象来说明爱情的苍白无力。
            "我们曾一度忘却了我们的上帝 ,我们曾一度互相冒犯了各自灵魂的尊严,因此,我们希望今后能够重逢,在永恒和纯洁中结为一体,恐怕是徒劳的了。"
            爱情和欲望 ,主要是欲望一度战胜了神圣的宗教 ,宗教又战胜了邪恶,完成了人的救赎 。这就是《红字》想说的。
            爱情是不可信的,但爱情存在吗?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傻的问题,你觉得她存在,她就存在 。爱情作为生命的一个主题,还会永远地伴随着我们的永生永世。不幸的是 ,我最近看了三本小说  ,这三本小说对爱情都充满了疑惑 。爱情在《刀锋》的主人公拉里面前却显得不值得一提。很显然,与追求生命的终极问题相比 ,爱情显得渺小。我很喜欢把《刀锋》看作《星球前传》,都是"英雄"的"史前史" 。把拉里当作译者所说的维特根斯坦使小说更完整 ,也更有对比意味 。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哲学家,当然不必舍弃爱情 ,但对于汲汲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人来说,爱情自然退到其次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可以看到爱情的苍白。
            如果拉里当兵的时候没有亲眼见到战友的死亡,并由此困惑于生命问题,他自然会按照世俗的惯性生活 。这里有一点很关键,我们一生都会经历许多类似遭遇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那一点蜕变,或者即使发生变化 ,也不会象拉里那么彻底 。拉里和伊沙贝尔的爱情 ,最开始就是世俗惯性下的产物。然而当拉里开始自觉反思并逐渐偏离生活轨道的时候,伊沙贝尔对他的爱情就显得靠不住了。你瞧她是那么干脆地决裂 ,然后投向现实生活的怀抱。归根结底 ,伊沙贝尔和拉里的感情不是爱情 ,与格雷之间也不是 ,而这世界上太多和她一样的人,无非是在庸俗中寻找爱情并自以为得到爱情 。当然 ,这也无可非议,因为我们都是俗人。但你不知道当我读到她在车上看着拉里的胳膊眼里充满欲火那一段的时候,我对她是多么的厌恶 。那不仅仅是一种性欲,也是一种本能的占有欲 。这个细节可以说明,她和拉里--曾经是一对情人,在人生路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爱情,最终在拉里身上消失了 。
            冷静和淡泊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加入时间:2002/9/3 10:15:00 阅读次数:1438




        1. XML地图